【管理•党史百讲】——文化运动的抗争
SUT管理之家
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,一批党的和党所影响的文化工作者陆续聚集到上海。他们冲破国民党反动统治的高压,在新开辟的革命的思想文化阵地上,展开了英勇的战斗。1929年下半年,在中共中央宣传部之下成立中央文化工作委员会,由潘汉年负责,统一领导这方面的工作。1930年3月2日,经过党的建议和筹划,有党内外作家参加的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在上海正式成立。随后,中国社会科学家、戏剧家、美术家、教育家联盟以及电影、音乐小组等左翼文化团体也相继成立。10月,各左翼文化团体又共同组成中国左翼文化总同盟。这支左翼文化新军在党的领导下,积极从事马克思主义宣传和革命文艺创作等活动,兴起了一个很有声势和实力的左翼文化运动。
国民党当局对左翼文化运动进行了残酷的迫害和镇压。从1929年起,国民党政府相继颁布《宣传审查条例》、《出版法》等法律、条例,对书籍刊物的编辑、出版和发行施加种种限制,直至严加查禁。仅据湖南长沙1931年9月的统计,被查禁书刊就达228种,其中以“共党宣传刊物”、“鼓吹阶级斗争”等理由查禁的有140多种。国民党当局还设立图书杂志审查委员会,通过横蛮无理的审查,对具有进步倾向的文化作品加以扼杀。一伙伙特务狂暴地袭击进步的文化团体和编辑、出版、排演机构,拘捕、刑讯并秘密杀害革命的作家和文化人。1930年至1933年间,先后牺牲的有李伟森、柔石、胡也频、殷夫、洪灵菲、潘漠华、应修人、宗晖等。国民党当局还培植一批御用文人,竭力宣扬封建文化和法西斯文化,诋毁马克思主义和进步的思想文化。国民党当局以为,通过种种反革命的文化”围剿“,就可以彻底消灭左翼文化运动。

但是,出乎国民党当局的意料,左翼文化运动不但没有在“围剿”中被消灭,反而迎着迫害的狂风恶浪,在马克思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旗帜下,顽强地发展起来。左翼文化团体的人数不断增加,活动地区不断扩大,由上海发展到北平、天津、武汉、广州,并远及南洋和日本东京。经过艰辛的耕耘和战斗,在文学艺术、社会科学和新闻出版等方面,左翼文化运动都取得卓越的成绩,有力地配合了革命的政治斗争。
20世纪30年代前期的左翼文化运动,虽然曾受到“左”倾错误的影响,但总的说来,它对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发展进程所作出的历史功绩,特别是在国民党统治区人民中传播进步思想、促进抗日救亡运动所起的作用,是不可磨灭的。左翼文化运动不仅取得辉煌的成就,而且锻炼出一支坚强的战斗队伍,许多人后来成为党在思想理论界和文艺界的领导骨干。
文稿|市场营销1901班 王梓涵
编辑|新媒体中心 张煜
校对|马强